文章詳情

磨具製造及工作原理介紹

日期:2024-05-15 23:22
瀏覽次數:5266
摘要:
     早在新石器時代,人類就已經開始應用天然的磨石來加工石刀、石斧、骨器、角器和牙器等工具了;1872年,在美國出現了用天然磨料與粘土相結合燒成的陶瓷砂輪;1900年前後,人造磨料問世,采用人造磨料製造的各種磨具相繼產生,為磨削和磨床的快速發展創造了條件。此後,天然磨具在磨具中所占比例逐漸減少。
     磨具的磨料通常分為天然磨料和人造磨料,目前大部分的磨具是采用磨料加上結合劑的技術製成的人造磨具。磨料在磨具中起切削作用。結合劑是把鬆散的磨料固結成磨具的材料,有無機的和有機的兩類。無機結合劑有陶瓷、菱苦土和矽酸鈉等;有機的有樹脂、橡膠和蟲膠等。其中*常用的是陶瓷、樹脂和橡膠結合劑。也有用天然礦岩直接加工成的天然磨具。磨具除在機械製造和其他金屬加工工業中被廣泛采用外,還用於糧食加工、造紙工業和陶瓷、玻璃、石材、塑料、橡膠、木材等非金屬材料的加工。
  磨具在使用過程中,當磨粒磨鈍時,由於磨粒自身部分碎裂或結合劑斷裂,磨粒從磨具上局部或完全脫落,而磨具工作麵上的磨料不斷出現新的切削刃口,或不斷露出新的鋒利磨粒,使磨具在一定時間內能保持切削性能。磨具的這種自銳性,是磨具與一般刀具相比突出的特點。
  固結磨具按所用磨料的不同,可分為普通磨料固結磨具和超硬磨料固結磨具。前者用剛玉和碳化矽等普通磨料,後者用金剛石和立方氮化硼等超硬磨料製成。此外,還有一些特殊品種,如燒結剛玉磨具等。
  普通磨料固結磨具是由結合劑將普通磨料固結成一定形狀,並具有一定強度的磨具。一般由磨料、結合劑和氣孔構成,這三部分常稱為固結磨具的三要素。
  氣孔在磨削時對磨屑起容屑和排屑作用,並可容納冷卻液,有助於磨削熱量的散逸。為滿足某些特殊加工要求,氣孔內還可以浸漬某些填充劑,如硫黃和石蠟等,以改善磨具的使用性能。這種填充劑,也被稱為磨具的第四要素。
  表示普通磨料固結磨具特征的項目有:形狀、尺寸磨料、粒度、硬度、組織和結合劑。磨具硬度是指磨粒在外力作用下,從磨具表麵脫落的難易程度,它反映了結合劑把持磨粒的強度。
  磨具的硬度主要取決於結合劑加入量的多少和磨具的密度,磨粒容易脫落的表示磨具硬度低;反之,表示硬度高。硬度的等級一般分為超軟、軟、中軟、中、中硬、硬和超硬七大級,從這些等級中還可再細分出若乾小級。測定磨具硬度的方法,較常用的有手錐法、機械錐法、洛氏硬度計測定法和噴砂硬度計測定法。
磨具的硬度與其動態彈性模量具有對應關係,這有利於用音頻法測定磨具的動彈性模量來表示磨具硬度。在磨削加工中,若被磨工件的材質硬度高,一般選用硬度低的磨具;反之,則選用硬度高的磨具。
  超硬磨料固結磨具主要是由金剛石、立方氮化硼等與結合劑固結成的磨具。由於金剛石、立方氮化硼的價格高、具有很好的耐磨性能,用它們製造的固結磨具與普通磨料固結磨具不同,除超硬磨料層外,還有過渡層和基體。
超硬磨料層是起切削作用的部分,由超硬磨料和結合劑組成。基體是在磨削中起支托作用的,由金屬、電木或陶瓷等材料組成。過渡層用於連接基體和超硬磨料層,由結合劑構成,有時也可省去。常用的結合劑有樹脂、金屬、電鍍金屬和陶瓷等。
金屬結合劑磨具的製造工藝有粉末冶金法和電鍍法兩種,主要用於超硬磨料固結磨具。粉末冶金法以青銅等為結合劑,混料後采用熱壓或在室溫條件下加壓成型,然後燒結加工。電鍍法以鎳或鎳鈷合金等為電鍍金屬,按電鍍工藝將磨料固結在基體上,製成磨具。
  特殊品種的磨具有燒結剛玉磨具和纖維磨具等。燒結剛玉磨具是用氧化鋁微粉和適量的氧化鉻混合、成型,在1800℃左右燒結製成。這種磨具結構緊密,有較高強度,主要用於加工鐘表、儀表等零件。纖維磨具是用含有或粘附有磨料的纖維絲(如尼龍絲)作原料製成的,它的彈性好,主要用於金屬材料及其製品的拋光。